“少年Pi”作者《葡萄牙的高山》新作面世
长江商报消息 再次借助动物作隐喻
本报讯(记者 卢欢)一部《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为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获得了2002年的布克奖。十年之后,这部“最不可能被改编成电影”的小说被中国导演李安搬上了大银幕,让无数观众的心灵受到震撼。就在本月初,马特尔在英国坎农格特出版社推出了新书《葡萄牙的高山》(The High Mountains of Portugal)。该书受到欧美主流媒体好评,被认为“再次颠覆了读者的世界观”。
马特尔在新书中通过讲述发生在20世纪不同年代的三个故事(寻找珍宝之旅、一桩凶杀案和一个与黑猩猩为友的悲伤鳏夫),探讨爱与死的主题。1904年的里斯本,一个名为托马斯的年轻人发现了一本神奇的旧杂志,并跟随它一起踏上奇幻之旅。途中他发现了一些神秘的手工制品,而这些物品能颠覆人们对历史的解读。35年后,葡萄牙的一位病理学家发现他自己也在展开同样的探索工作,而50年后的加拿大的一位参议员发现自己竟然也追寻着他们的步伐。
作者融合现代荒诞文学和暖人心田的床边童话的写作手法,使故事深入人心。他有足够的信心以新作来颠覆读者的“三观”。为了更好地实现阅读,读者需要将自己浸入到作者设定的情境中:能够接受有一天一个人突然开始倒着走;能够接受解剖尸体时在肚子里发现猿猴;能够接受我们以为的并不是事物的本质……
如果说之前看《少年Pi的奇幻漂流》时,更多人热衷于讨论孟加拉虎的隐喻,那么这本新书无疑让人看到了“少年Pi”的传统——同样是追寻信仰之旅,同样借助动物作为隐喻。它用重要的元素猿猴,或者说是“孟加拉虎2.0”,将三个故事巧妙地联结,进而串联起20世纪的葡萄牙。
事实上,用动物形象承载形而上的探讨是马特尔的一贯风格。他在大学时主修哲学,专业的背景让他的作品充满了烧脑的终极探寻。他写于2010年的小说《标本师的魔幻剧本》(Beatrice and Virgil)描述犹太人大屠杀,其主要角色是动物标本店中猴子和驴标本以及其他一些动物。34岁时的印度之旅让他开始怀疑,试图凝视着上帝和动物的眼睛,从中洞察其秘密。从印度回到加拿大后,他写出了《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少年Pi三种信仰的冲突没能解决,直至这本新书里依旧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