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阿尔法玛,酒红的日出和闷红的日落

[葡萄牙]阿尔法玛,酒红的日出和闷红的日落

阿拉伯语的Al-hamma,意思是温泉;Alfamm的意思则是“嘴”。一般人们会取前者作为“阿尔法玛”这个词的来源。

  

  

  特茹河古称Tagus,是伊比利亚半岛上最长的河流,在里斯本这里形成了一个海湾,可以避免风浪,周围又有少许丘陵,是理想的定居点。

  

  

  在传说中,人们把里斯本的发现者扣在了奥德修斯的头上。“里斯本”古名Ulyssippo,而在希腊语中的对应则是Olissipo或者Olissipona。总之,希腊人已然知道,在大陆的尽头,有这样一个地方的存在了,这比伦敦、巴黎等城市的历史都为古老。

  

  但历史学家认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定居者有可能是凯尔特人,而迦太基人则长时间内占有着伊比利亚半岛。布匿战争之后,罗马人西征伊比利亚,试图找到这个传说中的定居点,而后建立起了一系列的神庙。

  

  

  随着欧洲的基督教化,里斯本作为一个大城市,也成为了教会的中心之一。西罗马陷落后,里斯本成为了著名的文化中心。585年,日耳曼人的势力统一了伊比利亚半岛。这时,里斯本又有了新的名字——Ulishbona。

  

  711年8月6日,摩尔人攻陷了里斯本,比利牛斯山以南的基督教国家蜷缩在阿斯图里亚斯。基督教和犹太教徒仍然存在,拥有相同的财产权利,只是要交额外的税,还要与摩尔人同等待遇地参军。1139年,分裂过数次的基督教国家再次分裂,葡萄牙独立建国;1147年,阿方索一世的十字军收复了里斯本,驱逐了摩尔人,里斯本被定为葡萄牙的首都。

  

  

  在摩尔时期,阿尔法玛是城市的全部,而后城市才开始向西扩张至Baxia。在伊比利亚半岛逐渐被收复的过程中,很多清真寺要么被摧毁,要么被改成教堂,但阿尔法玛地区的城市结构并没有改动,依然是错综复杂的小巷子。但是权力结构变动后,遗老们不可避免地跌入更下的社会阶层。在定都之后,阿尔法玛的居住者多为渔民和小手工业者,至今依然颇有老城厢的面貌。

  

  1755年,一场9级地震引发海啸和火灾彻底摧毁了里斯本,但阿尔法玛却可能因为海拔较高的原因而奇迹般地幸存了。葡萄牙帝国的衰落反而促进了Fado在阿尔法玛小酒馆里的诞生,流水的财富,铁打的文化?

  

  阿尔法玛的制高点是圣乔治城堡,一用葡语拼出来就显得“歪楼”了——São Jorge,基本靠猜。从葡萄牙王国定都里斯本到16世纪早期,这里都是皇宫,从城堡上可以将里斯本湾尽收眼底。城堡旁边还有里斯本主教堂(建于12~14世纪)和São Vicente de For a修道院(建于16~18世纪),还有一座17世纪建成的带有典型巴洛克风味的教堂Santa Engracia,如果有时间,都可以逛一逛。

  

  

  • Related Posts

    里斯本的夜生活

    一家四口逃离加拿大:分享在葡萄牙生活成本

    从加拿大搬到葡萄牙后,Andrew Murray和Marie…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