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贿赂惹的祸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穆欣欣
在澳门半岛靠近今天新八佰伴百货公司和旧法院之间,矗立着一座塑像。这里属于澳门中心地带,每天车水马龙,人流熙来攘往。自从“新八佰伴”迁址此处之后,我多次在此看见“血拼”的游客,把新买的旅行箱在街边就地摊开,大批战利品悉数放进旅行箱中,拉起旅行箱的拉杆匆忙赶赴下一站。没有一个人在这座塑像前停留过,更不可能有人观望和思考一下,塑像是谁?他为什么会在这里出现?
16世纪初,葡萄牙人开始了利用天然地理优势向海洋的扩张。继葡萄牙著名航海家华士古达·伽马1498年绕过好望角,成功到达印度后,开辟出欧洲人前往东方的新航路。1510年,葡萄牙人阿丰素·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率领葡萄牙船队占领了印度果阿,控制了印度沿海地区。翌年,阿丰素成功攻下马六甲之后,最希望到达的地方便是中国了。这个阿丰素,是历史学者眼中的葡萄牙海外扩张者代表,他有一个手下名叫乔治·欧维士(Jorge Alvares),在1513年率领船队登上了中国珠江入海口一个叫Tumao的岛上,有人说这个岛是伶仃洋的内岛,王文达的《澳门掌故》一书里称这个岛为“屯门”。再回过头来看文章开头说的那座塑像,就是这个第一个抵达中国珠江口的葡人乔治·欧维士。澳门,既有以阿丰素命名、也有以欧维士命名的街道,随处可见历史的印记。
500年前的一次登陆,看似偶然,实则联系着蓄意已久的必然。更是一次蝴蝶效应,连带震动了数十年之后葡萄牙人在澳门居住。乔治·欧维士的船队在登陆地通过贸易获取了暴利,促使葡萄牙人希望和中国建立官方的贸易关系。1517年,葡萄牙人以国王的名义派遣一名使节和中国皇帝进行谈判。从1517年到1520年,这个使节团在中国其实是波折重重,先是因为未经允许而来,中国地方官不准他们登岸,登岸后被送到广州光孝寺学习中国礼仪。直至1520年使团面见皇帝的请求终获批准,沿内陆河道北上抵达南京,恰逢正德皇帝在南京出巡,但皇帝说不在南京见这批外国人,等回北京后再接见。等1521年1月正德皇帝终于回到北京后,却一病不起,不久就一命呜呼了。与此同时,马六甲使节向明朝廷控诉葡人强占马六甲王国的罪行,致使谈判搁置,使节团成员被押送至广州囚禁,条件是葡人退出马六甲他们才能获释。这批在中国奔波了几年的使节团成员大都死于广州监狱之中,葡萄牙人希望和中国建立官方的贸易关系第一次就这样以失败收场。
此后经年,葡萄牙人在中国沿海时而为商时而为盗。直至1553年葡萄牙船长索萨(Leonel Sousa)到广东,向副道使汪柏行贿,汪柏收受贿赂后在没有上报朝廷的情况下擅自允许葡萄牙人前来贸易,同时私自抽取20%的贸易税中饱私囊,此时葡人主要贸易地是珠江口东侧的浪白澳。未几,葡萄牙人在珠江口西侧发现了一处比浪白澳更适合进行贸易的地方,尽管只有两三平方公里的面积,但有内港和外港两个港口,适合帆船停泊,这里就是澳门。于是葡萄牙人又开始向当时的守澳官王绰行贿,以晾晒货物为名,希望能在澳门居停贸易。王绰向之前收受过贿赂的汪柏汇报此事,自然得以一路大开绿灯。至1557年葡萄牙商人陆续开始到澳门进行贸易,“筑室建城,雄踞海畔若一国”,开启了葡萄牙人在澳门的故事。而故事的开头,竟是贪污受贿,仿佛历史和我们开了个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