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者”佩德罗四世 (1798—1834)与 “专制者”米格尔 (1802—1866)
若奥六世去世的时候并没有指定他的继承人(看来真的是噎死的)。于是国内围绕着王位继承权的问题分成了两大派:自由主义者支持巴西皇帝佩德罗继承葡萄牙王位,而专制主义者则支持米格尔王子。由自由主义者把持的政府甚至抢先公开宣布佩德罗继承王位,号称佩德罗四世(佩德罗三世是玛丽亚一世的丈夫),而反对者认为佩德罗不能在身为巴西皇帝的情况下同时继承葡萄牙王位。两派争执不下,内战一触即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佩德罗于1826年颁布了一部大宪章,以取代1822年宪法。这个宪章是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折衷的产物。具体内容暂且不谈,单单从产生方式来看就能看出来这个宪章有很大的专制主义倾向。因为之前的宪法中,国王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来自于宪法;而这个宪章则是国王本人制定的,法律成为了国王的恩赐。这不能不说是一次大的倒退。不过怎么说也比倒退到君主专制制度要好一些。
除了宪章之外,为了不让巴西皇位和葡萄牙王位产生冲突,佩德罗还想出来一套解决方案。他自己还做他的巴西皇帝,葡萄牙王位让他的女儿,当时年仅七岁的玛丽亚继承;玛丽亚嫁给他的亲叔叔米格尔王子(天啊,太变态了,欧洲的王室!),后者则在玛丽亚未成年的时候做摄政王。女王成年之后双方在大宪章的框架下共同治理葡萄牙。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佩德罗这回还真把自己的孩子舍出去了。
1828年,应哥哥佩德罗的要求,米格尔结束了流亡生活,回到了葡萄牙。掌握大权之后,他立刻和亲兄弟翻了脸,拒绝接受大宪章,并按照古制,召开由教士、贵族和平民参加的三级会议,自封为葡萄牙国王。君主专制制度终于复辟了。自由主义者自然不买他的账。于是酝酿已久的内战于1829年爆发。自由主义者以波尔图为中心,专制主义者以里斯本为中心,使内战呈现出南北对抗的态势。开始的时候双方互有胜负,势均力敌。
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巴黎民众在“打倒波旁,自由万岁”的呼喊声中推翻了拿破仑流放后复辟的波旁王朝,建立了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这一消息极大的鼓舞了斗争中的葡萄牙自由主义者们,也激发了远在大洋彼岸的巴西皇帝佩德罗的斗志。他将皇位让与了儿子佩德罗(唉,这帮人也不知道取一些有新意的名字)之后,前往英法去寻求支持,随后又来到亚速尔群岛,募集了一支七千五百人的军队。他带领着这支军队杀回了葡萄牙,进驻波尔图,表示支持自由主义一方,反对他的弟弟。米格尔的军队随后便将波尔图围困。僵持不下之际,另一支来自亚速尔的义军从南方的阿尔加维登陆,军锋直指里斯本。由于米格尔的精锐部队全在波尔图城下,南方基本上属于真空地带,因此义军在阿尔加维的登陆作战在专制主义阵营中引起了极大的恐慌。无奈之下米格尔只好主动撤去了波尔图之围,将精锐部队调回南方守卫首都。但是这样他便陷入了两面作战的窘境中。局面迅速倒向了自由主义一边。经过几场战斗之后,米格尔终于失败了。1834年双方签署停战协定。米格尔退位,再次踏上了流亡的道路。1866年他客死奥地利,遗体被运回国内安葬。
带领自由主义取得胜利后,佩德罗接过了摄政王的职位。他迅速恢复了大宪章的合法地位,并看着自己的女儿玛丽亚成为了女王。随后由于操劳过度,佩德罗36岁便英年早逝了。
佩德罗四世
米格尔